FANS !! We have enough of fillers of Naruto Shippuden !! We want the real story !!! I send many… read more
Pops in Seoul is a Korean music program shown on arirang TV. A while a go they went to visit… read more
Over the years, there have been a large amount of bands that have originated from Korea. All being very popular… read more
高鐵香港段是曾蔭權十大基建之一,公眾諮詢未有定論之際,就決定2009年動工,不但草率,更盡顯霸道作風。此鐵路由落馬洲經米埔、新田、牛潭尾、大江埔、石崗、八鄉,穿過大欖郊野公園、林村郊野公園、大帽山郊野公園、城門郊野公園,再經石蔭、金山郊野公園、蘇屋、大角咀、旺角到西九龍總站,將旅客由邊境帶去西九。耗資395億,搗山破石,截流毀田,對全港市民有損無益,我們絕不能讓工程拍板過關,理由如下: 一. 高鐵香港段並無必要興建:如此短距運輸(26公里)根本無須建高速鐵路(時速200公里)。政府和地鐵公司都強調這條鐵路可以節省交通時間,「市民每年節省4,000萬小時的交通時間」,其實是誤導,因為那是指中國大陸的高速鐵路部份。 二. 近年大量基建工程草率上馬,名義上是用公帑製造就業,但完全沒有證明所花鉅款會去到需要合理收入的基層市民手中——聘用顧問公司及重重外判之下,最後工人得到的根本就是被壓到最低的工資。 三. 近年草率上馬的很多工程,在香港如此細小空間交叉出現,可見就每個工程通過的環境影響評估(EIA)其實是全無意義的,是完全不反映其共同製造的效應的。例如在九龍區就會在2009-2016年間有六個大型工程同時進行,對地對人造成的干擾、困擾,誰來計算﹗而此等運輸基建是一方面鐵路與公路路線重覆,使用率偏低,另方面,鐵路本身亦是互相重覆,如這條高鐵香港段的好一段,便與已拍板的北環線重疊。 四. 此工程是引進其他新界工程的前奏,包藏將新界鄉郊開發得面目全非之禍心,是令郊野公園、生態敏感地帶成為名存實亡的重要分水嶺。新界郊野是香港要有一口新鮮空氣、一掬凈水,保留僅餘的野生動物及山林景色的最後堡壘。進一步開發新界事關全港市民,不能由政府、發展商,結合一小撮「專業人士」揑造的歪理去將新界變成「副都市」(例如某專業聯盟就將新界比喻為「必須要100%開發的第三世界」)。另一方面,政府從不回應長期以來民間要求修復新界被破壞的土地、支援有機農業、嚴懲亂倒亂伐亂燒的行徑,相反地,還以「已被破壞」為藉口去在各處策動工程——這高鐵香港段就是一例。此舉根本就是鼓勵人去違法破壞,等待收地。 五. 此項工程規模龐大,影響全香港市民的生活質素,但在立法會上,對這方面全無討論,財務委員會就已於2008年7月8日批准其設計及地盤勘察的撥款近28億。在所謂公眾諮詢過程中,則只在極少地點張貼通告。而一直以來,有關當局根本沒有向公眾提供合格的生態資料,讓全民質詢、分析和判斷工程後果之嚴重性。例如,地下鐵路在施工階段,會如何影響地下水位?會否污染地下水源?對多個郊野公園的植被和生物會帶來甚麼影響?對米埔及后海灣濕地又有何影響?未來鐵路及通風樓在運作時,對這些生態敏感地區的影響又如何? 六. 即使已公佈的資訊,也不儘不實,完全隱瞞會引致的環境危機。以下是一些例子: (a) 將EIA包裝為科學、客觀、獨立,實際上香港的EIA是項目倡議者委託而做,為工程能輕易上馬服務的。 (b) EIA條例下的「工程項目簡介」以落馬洲支線為先例,誤導市民這只是又一個「無害」的地下鐵路工程而已,事實上,落馬洲支線的環境影響——尤其是長遠影響——公眾根本無從得知,也無法跟進。… read more
Through out the past years after the Vietnam war there existed what is called a "Secret War". Many American soldiers… read more
Shugo Chara came up to us and it is an awesome show but we can't understand it. This is one… read more
オンラインゲーム"S4League"の日本サービス化 read more
The state of politics in India is going steadily from bad to worse. During elections, citizens face the prospect of… read more